歃血而盟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à xuè ér méng
基本解释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盟
出处《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暂未找到成语歃血而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歃血而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莘莘学子 |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今日的莘莘学子,想读书都没有地方,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 |
左宜右宜 | 隋《赵郎暨妻孙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 |
一跌不振 | 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
至死不悟 | 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
涵泳玩索 | 宋·朱熹《朱子语类·性理》:“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 |
缧绁之苦 | 罗广斌《红岩》第十章:“听说你要脱离缧绁之苦了,可喜可贺!” |
乐而不厌 | 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
名声狼藉 | |
三大作风 | |
麻衣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