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流散徙的成语故事


行流散徙

拼音xíng liú sǎn xǐ

基本解释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暂未找到成语行流散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流散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无事生非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高处不胜寒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平静无事 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楼台亭阁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5回:“除了楼台亭阁之外,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
鸿雁哀鸣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战战惶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言不二价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血肉模糊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吊儿浪荡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随高就低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