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笑后人的成语故事


贻笑后人

拼音yí xiào hòu rén

基本解释贻: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为荒唐,而让后人耻笑,给后代留下话柄。

出处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周史》卷下:“刘钧忍耻事虏,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诒笑后人哉?”


暂未找到成语贻笑后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贻笑后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如醉如痴 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奉天承运 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丝竹管弦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同恶相救 《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倚庐之望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不忘沟壑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歧注:“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渺无音信 巴金《发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钳口挢舌 《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梅勒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