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负虚名的成语故事


徒负虚名

拼音tú fù xū míng

基本解释见“徒有虚名”。

出处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暂未找到成语徒负虚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徒负虚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源源本本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瓮天之见 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惨无人道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叠床架屋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一丁不识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相与为一 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一览而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信而有证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
牙角口吻
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