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则思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ng zé sī yì
基本解释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
暂未找到成语行则思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则思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墨汁未干 |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
不夷不惠 | 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
方兴未已 | 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
偃兵修文 |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
硕彦名儒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
巾帼丈夫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要算个智、仁、勇三者兼备的巾帼丈夫。” |
望尘奔溃 |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天坍地陷 | |
彫虫小技 | |
敌变我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