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规陋习的成语故事


成规陋习

拼音chéng guī lòu xí

基本解释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


暂未找到成语成规陋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成规陋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白首北面 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意气相合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又弱一个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守着鼻子摸着腮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支了他那里去?”
随圆就方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恭孝仪王大节》:“濮祖之后,性比山麋,貌同野瘦,随圆就方,似无惟有。”
狮子搏兔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望云之情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尝鼎一膏
索垢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