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一儆众的成语故事


惩一儆众

拼音chéng yī jǐng zhòng

基本解释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暂未找到成语惩一儆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惩一儆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亦乐乎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凭有据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朽株枯木 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昏迷不醒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穷困潦倒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龙御上宾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饭粝茹蔬 明·刘基《郁离子·枸橼》:“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
遁世离羣
楚相断蛇
梦喜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