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壤之殊的成语故事


霄壤之殊

拼音xiāo rǎng zhī shū

基本解释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暂未找到成语霄壤之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霄壤之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人情世故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璞玉浑金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月黑风高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龙幡虎纛 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贫嘴饿舌
余杯冷炙 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
水土不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使心用幸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瞒心昧己,使心用幸,做下了许多冤业。”
黄金入柜
取名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