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理顺的成语故事


名正理顺

拼音míng zhèng lǐ shùn

基本解释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出处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暂未找到成语名正理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正理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能写会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从小儿她叔叔叫她念书认字,甚么书儿都念过,甚么字儿都认得,学得能写会算。”
视同路人
怀珠韫玉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榆木脑袋 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幺办,俺也赞成。”
燕巢危幕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千补百衲 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红紫夺朱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微言大谊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步障自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