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基本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暂未找到成语呆若木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呆若木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骄傲自满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满载而归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打铁趁热 张恨水《夜深沉》第22回:“我粗人只望说粗话,有道是打铁趁热。”
悬肠挂肚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抱柱之信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作怪兴妖 清·张岱《答袁萚庵》:“今人于开场一出,便欲异人,乃装神作鬼,作怪兴妖。”
东奔西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飞蓬乘风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知义多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