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飧露宿的成语故事


风飧露宿

拼音fēng sūn lù sù

基本解释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陆游《壮士吟》:“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时铁石心。”


暂未找到成语风飧露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风飧露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怪力乱神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云屯雾集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成妖作怪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2回:“似此成妖作怪,决留他不得了,只教他离了我家便了。”
磨砻底厉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占着茅坑不拉屎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着于竹帛
以蚓投鱼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緑衣元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