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静的成语故事


万籁俱静

拼音wàn lài jù jìng

基本解释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静:安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漏二下,行踪已绝,万籁俱静。”


暂未找到成语万籁俱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万籁俱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彻内彻外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畔道离经 清·洪昇《<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
学步邯郸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不露斤斧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扶老将幼 宋·陆游《董逃行》诗:“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兵不雪刃 《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流风遗韵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云窗霞户 元·周伯琦《学宫纪事绝句》之四:“数树青榆延阁东,云窗霞户绮玲珑。”
惊风雨,泣鬼神
宦成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