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短量长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基本解释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暂未找到成语校短量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校短量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化为乌有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
中江举帆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借交报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
摅肝沥胆 | 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窃为公计,莫若摅肝沥胆,激昂慷慨,极论天下之贤士,求当今政令之得失。” |
犬马之养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雄辞闳辩 | |
禽奔兽遁 | 宋·苏洵《审势》:“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扰。” |
披头跣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
鲍子知我 | 《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通财之谊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你虽是个便家,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许多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