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失度的成语故事


虚实失度

拼音xū shí shī dù

基本解释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


暂未找到成语虚实失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虚实失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拜倒辕门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千妥万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
可一而不可再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不以为意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受之有愧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坐卧不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未足为道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
造谤生事 《清史稿·王恕传》:“若告贷银米以给口食,则必计其能还而后之,狡黯之流遂谓官有偏私,不免造谤生事。”
焦尾枯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