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头簸脑的成语故事


颠头簸脑

拼音diān tóu bǒ nǎo

基本解释颠:晃动;簸:摇荡。点头晃脑。

出处清·戴珞《滕阴杂记》第二卷:“从今那复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说堂时垂手呵腰。”


暂未找到成语颠头簸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颠头簸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神领意得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摧锋陷阵 《晋书 谢安传》:“广武将军恒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人生面不熟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贴,还想要去。”
耳根清净 《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拱手而降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四百四病 《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公冶非罪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吐属不凡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析律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