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则皆然的成语故事


易地则皆然

拼音yì dì zé jiē rán

基本解释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暂未找到成语易地则皆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易地则皆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识抬举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油然而生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趾高气扬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輶轩之使 清·朱彝薄《张君诗序》:“昔之采风者,不遗邶庸、曹、桧,而吴、楚大邦,不见录于輶轩之使。”
三好二怯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赏不逾时 《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痛不可忍 宋·洪迈《夷坚甲志·人生鳖》:“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悉心戮力 《晋书·武帝记》:“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日光玉洁
上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