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恍忽的成语故事


精神恍忽

拼音jīng shén huǎng hū

基本解释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处《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暂未找到成语精神恍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精神恍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同流合污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呼马呼牛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红灯绿酒 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有文无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亢心憍气
被发入山 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不值一顾 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三灾八难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眉睫之间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