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成语故事


大惊失色

拼音dà jīng shī sè

基本解释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暂未找到成语大惊失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惊失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两虎相斗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生死与共 《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腐索奔马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颠仆流离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文章钜公
渊停山立 清 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樽俎折冲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珍肴异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孤行己见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有声无实 《魏书·李崇传》:“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