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的成语故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基本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暂未找到成语鼎足而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鼎足而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自由主义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
一团糟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可说,一团糟。” |
愁云惨淡 |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安枕而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
旌旗蔽空 | 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敢想敢说 |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
向壁虚构 |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
流金铄石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兼人之勇 | 《汉书 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
老着面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