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时嫉俗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 shí jí sú
基本解释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出处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暂未找到成语愤时嫉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愤时嫉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豫一游 | 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
烂额焦头 | 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
燎原烈火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贵不期骄 | 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
轰天烈地 | 清·讴歌变俗人《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炮药,等着导火线,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 |
唱沙作米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
时和岁稔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
喜怒无处 | 春秋·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
聊尽绵薄 | |
错立族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