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王国的成语故事


独立王国

拼音dú lì wáng guó

基本解释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暂未找到成语独立王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独立王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古已有之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心惊胆碎 明·郭勋《英烈传》第30回:“下令急回兵北走。众军心惊胆碎,兵溃争先。”
闪烁其词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狐媚猿攀 明 刘体乾《财用诎乏恳乞圣明节省疏》:“其间狐媚猿攀,途辙不一;蝇营狗窃,窠臼且多,臣不能悉奉。”
离题太远 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口似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安于磐石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临深履尾 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阴奉阳违
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