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侮的成语故事

拼音nèi yōu wài wǔ
基本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出处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暂未找到成语内忧外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内忧外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华屋丘墟 | 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
天人之际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轻歌妙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
臧谷亡羊 | 宋 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
宗师案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
视死如饴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蒯彻本以口舌从事,与武涉同时,为主其心,吠尧何罪,甘赴鼎镬,视死如饴,诚壮士也。” |
先入为主 |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惊魂失魄 | 《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
毫厘丝忽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
开释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