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物此志的成语故事


比物此志

拼音bǐ wù cǐ zhì

基本解释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暂未找到成语比物此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比物此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安贫乐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立马万言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松乔之寿 《旧唐书 魏征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惨不忍言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屈节卑体 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遗簪堕屦 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识微见远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假热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