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忘仁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rén wàng rén
基本解释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暂未找到成语至仁忘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至仁忘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相貌堂堂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
经史百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
瓦合之卒 |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残暴不仁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张皇莫措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里有妇人饮此者,方张皇莫措,忽一媪排闼人曰:‘可急取隔壁卖豆腐家所磨豆浆灌之。’” |
锵金铿玉 | 五代·齐己《读<李白集>》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
赵普夜读 | |
洞明世事 | |
竹帛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