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发冢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ī lǐ fā zhǒng
基本解释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暂未找到成语诗礼发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诗礼发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牛角挂书 |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恨入骨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
流金铄石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骇状殊形 |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
矫枉过当 | 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
相视莫逆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东壁余光 | |
烟霞色相 | |
淳化阁帖 | |
以羽扣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