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难别的成语故事


朱紫难别

拼音zhū zǐ nán bié

基本解释朱:红色。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暂未找到成语朱紫难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朱紫难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长吁短叹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山止川行 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人情汹汹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绍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丧,中外人情汹汹。”
负固不宾 《宋书·武帝记中》:“自负固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万里。”
鼎足之势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老奸巨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百锻千炼 唐·皮日休《刘枣强碑》:“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镯太白,也后来之佳作也。”
狼多肉少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多肉少吗?”
瞒瞒昧昧
位极则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