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仆旗息鼓

拼音pū qí xī gǔ

基本解释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暂未找到成语仆旗息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仆旗息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从恶是崩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寸善片长 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曲意承奉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冤家路狭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百龄眉寿 唐 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通材达识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冤如巷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了不可见 明 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巴金《谈<秋>》:“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