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绸否的成语故事


唯唯绸否

拼音wěi wěi fǒu fǒu

基本解释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暂未找到成语唯唯绸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唯唯绸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监守自盗 东汉 班固《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果刑信赏
蓬屋生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6回:“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
蛇无头不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8回:“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大都弃城逃生,各走各路。”
连日继夜 《后汉书·班固传下》:“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鼎分三足 《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明效大验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眠花藉柳 清李渔《闲情偶寄 声容 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
破琴示绝
东奔西逃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