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何赎的成语故事


百身何赎

拼音bǎi shēn hé shú

基本解释身:指生命;何:怎能;赎:抵换。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

出处南朝 梁 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暂未找到成语百身何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身何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报还一报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心如火焚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五内俱崩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后浪推前浪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急急巴巴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群轻折轴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舍身为国
超逸绝伦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刘希夷学梁简文,而超逸绝伦,居然青出。”
啧啧称叹
埙篪相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