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击弱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qiáng jī ruò
基本解释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暂未找到成语避强击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强击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安内攘外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夫妇反目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自此谭、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 |
梦劳魂想 | 明·高濂《玉簪记·依亲》:“我媳妇孤身在那方?痛杀我梦劳魂想。” |
山颓木坏 |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一去不复还 | 《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一阶半级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
挟细拿粗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
跛足从事 | |
毋庸置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