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的成语故事


逍遥法外

拼音xiāo yáo fǎ wài

基本解释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出处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暂未找到成语逍遥法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逍遥法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进德修业 《周易 乾》:“君子进德修业。”
看得见,摸得着
咽喉要地
东食西宿 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铿金霏玉 清·钮琇《觚剩·樵隐》:“崔出《樵隐近咏》相示……黄不觉惊赏曰:‘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压良为贱 《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睁目张须
撩东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