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成语故事


百无聊赖

拼音bǎi wú liáo lài

基本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暂未找到成语百无聊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无聊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家破人亡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怜新厌旧 明·高启《新弦曲》:“怜新厌旧妾恨深,为君试奏《白头吟》。”
不稂不莠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天罗地网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声气相求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祸起飞语 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祸起飞语,刑极沦胥。”
杀鸡取蛋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到处乱采乱掘。”
行走如风
流血浮丘
秉政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