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的成语故事


一而再,再而三

拼音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基本解释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暂未找到成语一而再,再而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而再,再而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步阔视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首如飞蓬 《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雨收云散 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人烟稠密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
道路指目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着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指目,当非空穴来风。”
祛蠹除奸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丰墙峭址
负恩忘义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复餗之患
低眉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