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xí zhī dì
基本解释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出处《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暂未找到成语一席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席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莫可究诘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
墙花路草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高山大野 | 宋·苏辙《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疙疙瘩瘩 |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见到大少爷在电话旁拿着耳机,说洋话,疙疙瘩瘩。” |
责有攸归 |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
杞国之忧 | 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
鼪鼬之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
积非习贯 | 汉 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
咫尺之功 | 《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
断事以理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