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广民稀的成语故事


地广民稀

拼音dì guǎng mín xī

基本解释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暂未找到成语地广民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地广民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干啼湿哭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拒虎进狼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来来往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不屈不挠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惊风扯火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睹物兴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绝世无伦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长名挧,字道翔。道德淳莹,绝世无伦。”
口颊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