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俱惬的成语故事


文理俱惬

拼音wén lǐ jù qiè

基本解释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出处《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暂未找到成语文理俱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文理俱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迁莺出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回目:“符弥轩调虎离山,金秀英迁莺出谷。”
打街骂巷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回:“这刘大平日吃酒赌钱,打街骂巷,原是不安本分的人。”
日省月试 《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点石为金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养尊处优 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阿保之劳 《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祸稔恶盈 宋·王懋《野客丛书·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
初度之辰 战国·楚·屈原《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盛宴难再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委国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