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投水的成语故事


如石投水

拼音rú shí tóu shuǐ

基本解释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列子 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 魏 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暂未找到成语如石投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如石投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胆小如豆 《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患难之交 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齿牙馀慧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杨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比肩接迹 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辞金蹈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一念之差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暑来寒往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乐行忧违 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正始之音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