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异流的成语故事


同源异流

拼音tóng yuán yì liú

基本解释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出处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暂未找到成语同源异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源异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拿腔做势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抹月秕风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遭逢际会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本实庸才,遭逢际会,遂叨任委。”
隐若敌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负图之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
濯缨洗耳 《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马肥人壮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穷思竭虑
梦寐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