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的成语故事


重于泰山

拼音zhòng yú tài shān

基本解释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暂未找到成语重于泰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重于泰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杀生与夺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字夹风霜 晋·葛洪《西京杂记》:“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夹风霜。’”
形格势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抠心挖血 陈天华《轰天雷》第八回:“你想吾朝自入关以来,抠心挖血,费了无数经营布置,方将汉人压服。”
小菜一碟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收拾共匪,那仅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
黑天白日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温良忍让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赧然汗下
纳民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