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的成语故事


重于泰山

拼音zhòng yú tài shān

基本解释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暂未找到成语重于泰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重于泰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蝶怨蛩凄 清·孙麟趾《金缕曲·定庵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蝶怨蛩凄书不尽,只封将泪点教君寄。”
心慈手软 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
勾魂摄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
标新竞异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 杂觚 文人害国》;“魏大中答萧元恒云:……衡文者日阅数十百卷,皆束书不观,而荒于嬉者之文。得一二标新竞异之文,安得有亟赏之而亟拔之。”
爬山越岭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乌鸟私情 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秋月寒江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班衣戏采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采。”
谄谀取容 《史记 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