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的成语故事


五体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基本解释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暂未找到成语五体投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五体投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平淡无奇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心服口不服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老武听了,还有点心服口不服。”
无稽之言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骄泰淫泆 《东观汉记·阜陵质王延传》:“阜陵质王延,在国骄泰淫泆。”
众星捧月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喻若众星拱明月。”
身外之物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鱼肉百姓 《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发踪指使 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孤子寡妇 战国·楚·宋玉《高堂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不少概见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