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暮雨的成语故事


朝云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基本解释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暂未找到成语朝云暮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朝云暮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卵与石斗 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晚食当肉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万万千千 汉 王充《论衡 自然》:“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物万万千千乎?”
事与原违
水来土掩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落花无言 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鹓班鹭序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北面并臣肩,共事春丁荣典,趋跑环佩,鹓班鹭序。”
坐知千里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警钟长鸣
舍近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