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不虚行的成语故事


令不虚行

拼音lìng bù xū xíng

基本解释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出处《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暂未找到成语令不虚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令不虚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望而却步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正正气气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程朝奉]虽是缠得熟分了,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一时也勾搭不上。”
后悔不及 《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咎有应得 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以一奉百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粘花惹草 元 商衜《一枝花 远寄》:“粘花惹草心,招揽风流事。”
口颊坏疽
热血柔肠
皓齿朱脣
至人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