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拔刀相救的成语故事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jiù
基本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暂未找到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路见不平,拔刀相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死对头 |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
重财轻义 |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
蒲鞭之罚 |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
席地幕天 | 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
浑金白玉 | 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 |
弃短用长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因此制台想派一个人到外国调查调查有什么新法子,回来教给这些工匠等,他们好弃短用长。” |
敛声匿迹 | 《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
明码实价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这家的主人,是明码实价的汉奸,伪军的少将。” |
近火先焦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
瓜熟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