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鹤的成语故事


不舞之鹤

拼音bù wǔ zhī hè

基本解释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暂未找到成语不舞之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舞之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春和景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街谭巷议 唐·丘光庭《兼明书·杂说·日远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道大德尊,岂与小儿街谭巷议乎又六合之外,非关教化者,仲尼弃而不论,故子路问事鬼神与死,皆不答也。”
怪事咄咄
饫甘餍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振旅而归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徒有其名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村箫社鼓
横草之功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得到宿卫,食禄五年。”
百年之欢
霜颅雪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