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燥唇干的成语故事

拼音kǒu zào chún gān
基本解释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暂未找到成语口燥唇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燥唇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行号巷哭 | 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
摇摇欲倒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西方的希特勒在苏联红军严重打击之下有摇摇欲倒之势。” |
拽巷攞街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全不想离乡背井,动不动拽巷攞街。” |
死重泰山 | 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负气仗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饥驱叩门 | 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
变化不测 | 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
良莠不一 |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
抱火厝薪 |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
燎原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