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黥补劓的成语故事


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基本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暂未找到成语息黥补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息黥补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左宜右有 《诗经 小雅 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相倚为强 南朝·宋·明帝《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赖汝辈兄弟,相倚为强,庶使天下不敢窥战王室。”
铢积锱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铢积锱累,得四十金。”
汗流浃踵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流浃踵。”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济世之才 唐 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浓妆艳质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军声哄,军声哄,长枪大戟香尘拥,香尘拥,浓妆艳质。”
繁文缛礼 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
族曾王父
心存目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