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线的成语故事


不绝如线

拼音bù jué rú xian

基本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暂未找到成语不绝如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绝如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未定之天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
无言可对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言不由衷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火眼金睛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瞰亡往拜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变化不测 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狂歌痛饮 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盘踞要津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先据要路津。”
抱恨终身
膏脣拭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