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的成语故事


抱残守缺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

基本解释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暂未找到成语抱残守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抱残守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乐道好古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羞羞答答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猫鼠同乳 《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施仁布德 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则俺这家豪富祖先积,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搏一个孝子和贤妻。”
隐恶扬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止暴禁非 《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莫措手足 《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祸至无日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高识远度 《周书·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
三百瓮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