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的成语故事


行不由径

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

基本解释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暂未找到成语行不由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不由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浮石沉木 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日旰忘食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有来有往 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拉不下脸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贱目贵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割席断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骇状殊形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兴亡继绝 《周书·萧詧传》:“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瞻,岂使齐桓、楚庄独擅救卫复陈之美。”
劳身焦思 《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齐足并驰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