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暂未找到成语画龙点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画龙点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神不守舍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扫地无遗 《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文抄公
衣锦过乡 《新唐书 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国安民泰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心膂股肱 《尚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埙篪相和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碌碌庸庸 明·于谦《初度》:“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转踌躇。”
宿怨深仇